证监会纾困23条出炉:重点支持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 对IPO、再融资、并购提供针对性支持
一揽子支持举措来了。证监重点支持再融资并支持
证监会5月20日晚间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困条通知》(下称《通知》),全文23条内容,出炉通过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疫情影响严重实施延期展期政策、地区对I对性优化监管工作安排、行业发挥行业机构作用等,购提供针对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和行业提供定向支持。证监重点支持再融资并支持
《通知》主要针对上海、困条吉林等全面实行封控管理、出炉静态管理等措施的疫情影响严重区域,以及餐饮、地区对I对性零售、行业旅游、购提供针民航、证监重点支持再融资并支持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后续,还将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包括,在企业IPO、北交所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需要提交的反馈意见、问询回复、财务资料时限等作出延期等柔性安排;通过视频会议等非现场方式,以及减免上市公司、交易所会员等相关费用,体现监管弹性和温度;充分发挥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作用,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等。
其中,针对前述地区及行业企业进行IPO,若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未受重大不利影响,审核及注册正常推进,再融资则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近段时间,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证监会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停工停产、业绩下滑,中下游上市公司成本上升,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恢复艰难,民营控股和中小上市公司经营困难明显增加。
下一步,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还将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市场困难和诉求,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支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快速走出困境,实现更好发展。
对IPO、再融资、并购提供针对性支持
《通知》表示将通过四条举措,来加大直接融资支持。
一是对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申请首发上市的企业,在符合板块定位及发行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经中介机构核查情况属实且不对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相关审核或注册工作正常推进。2022年年底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二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申请北交所上市、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或者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或用于偿还疫情防控期间到期债券产品的,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
三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适用“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在计算交易金额时不再适用最近12个月内累计计算的要求。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放宽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的比例限制。
四是加快公募基金产品特别是权益类基金、抗疫主题基金等产品的审核进度。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相关基金产品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法依规给予支持。
实施延期展期政策,体现监管弹性
为了缓解疫情对企业资本运作进程中的流程问题,《通知》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实施延期展期。
一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发行人的反馈意见、审核问询回复时限可以延长3个月,告知函回复时限可以延长1个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申报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暂缓计算审核阶段反馈意见回复时限、中止时限3个月。
二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确实不能按期更新财务资料或发出股东大会通知的,可以在充分披露疫情对本次重组的具体影响后,申请财务资料有效期延长或股东大会通知时间延期1个月,最多可以延期3次。
三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取得重大资产重组行政许可批文后,可以申请暂缓计算批文有效期,暂缓计算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四是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私募基金备案,适当延长管理人首只私募基金备案和信息报送时限,适当放宽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材料签章要求和部分工商材料要求。
加强线上工作,优化监管安排
《通知》提出10条优化举措,为上市审核等提供便利。
一是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确保发审委会议、重组委会议、上市委会议正常推进。在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审核或注册过程中落实好电子化、无接触报送、送达工作机制,加强审核部门与发行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电话沟通、线上咨询的保障机制,高效高质量提供服务。
二是发行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可以通过电子签章方式提交申报材料、问询回复等相关文件。对确受疫情影响、无法统一签名的自然人,可以通过提供签字页电子扫描文档方式办理。
三是申请发行债券产品的企业,对于确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提交相关签字、盖章文件的,可以视情况先由主承销商出具相关说明,后续补充提交。
四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2022年6月底前拟以2021年年报申请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的,如现场走访存在困难,证监局可以借助电子网络手段对辅导验收提前开展预沟通,可以采取非现场验收方式。
五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企业,2022年上市当年因受疫情影响业绩大幅下滑的,对发行人和相关保荐机构给予适当监管包容。
六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新设证券基金机构,可以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开展现场检查,后续补充核查,支持公司在符合开业条件后尽快取得业务许可证。
七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在保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施更加灵活的监管安排,包括允许推迟报送相关报表、实行许可备案电子化等。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和利益冲突并报告证监局后,允许在人员配备、隔离制衡、流程管控等方面灵活安排。
八是优化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业务操作安排,适当延长信息披露直通时段。支持市场主体线上办理业务,支持上市公司召开线上股东大会或债券、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会议。律师因疫情影响确实无法现场参会的,可以采取视频等方式见证股东大会、开展簿记建档工作。
九是对参与化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证券公司,在风控指标计算、私募基金子公司设立和产品备案、分类评级等方面给予监管支持。
十是沪深证券交易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度上市初费、上市年费和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北交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年费。全国股转公司免收相关地区挂牌公司2022年挂牌初费和年费。中国结算免收相关发行人2022年登记结算费用。各期货交易所减收相关期货经营机构手续费、减免席位费。支持各协会通过免收减收会费、延期交纳会费、免费培训等方式,加大会员服务力度。
发挥行业机构作用,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
针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通知》提出五条要求,发挥行业机构作用,助力复工复产。
一是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发挥融资中介职能,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开展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引导证券公司与股权质押到期还款困难的客户,协商展期3至6个月。对于因疫情防控实施隔离或者接受救治的融资融券客户,尽量减少强制平仓,柔性处理。
二是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积极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抗疫相关企业。
三是鼓励证券公司设立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通过私募基金子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设立私募基金产品,对接相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发挥期货市场作用,发挥期货避险功能,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风险管理。抓好产业客户培育活动,稳步扩展“期货稳价订单”至沥青、低硫燃料油等能化期货品种。对于在疫情期间服务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表现突出的期货公司,在分类评价中予以加分。
五是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更多对外开放措施落实落地,及时了解回应境外投资者诉求和关切,保障外资机构同等适用支持政策。
- ·新能源汽车超快充时代来临 充电慢充电难有望迎转机
- ·京东百亿补贴将于3月6日全面上线
-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A股积极因素正逐步累积,关注国企改革、数字经济
- ·百度注册Searchat、百度百晓生等多个商标,搜索结合生成式AI早有布局
- ·保险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细则出台 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 ·开年迄今顶流基金业绩分化 “迷你基”包揽主动权益类前三
- ·“中国茶叶”拟冲刺沪市主板 拟募资金额为11.4亿元
- ·造车新势力2月交付量出炉:理想、蔚来、哪吒破万 零跑压力大
- ·离任康泰纳仕后,李莉加入“比斯特系列”,自称“非常激动”
- ·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中医药产业长足发展可期
- ·国际金价后市上看1854美元
-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以自贸区引领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场观超1000万,张兰大卖酸辣粉,靠娱乐八卦出圈能火多久?
- ·百威亚太大跌5%,Q4净亏损1200万美元,远不及预期的盈利7330万美元
- ·瑞信:给予美光科技“跑赢大盘”评级 予目标价66美元
- ·中联重科3月3日耗资约4533.36万元回购663.19万股A股
- ·专家:国企估值偏低,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 ·中国制造了债务陷进?郭卫民:这种说法没有事实根据,是别有用心!
- ·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 ·碧桂园新一轮架构调整:原有58个区域将由29个总裁兼任管理
- ·“双碳”背景下智能汽车如何加速发展 2022汽车资本论坛传递权威声音
- ·齐鲁高速发布2022年度业绩 利润约7.8亿元同比减少8.6%
- ·匈牙利总理:美国正将欧洲拖入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
- ·港股嗨了,恒科指大涨超6%!上车机会来了?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
- ·车企加速切入电池自研赛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渐成主流
- ·“要么变,要么死” 后达利欧时代的桥水迎来四十年最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