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探店”是在诚信和法治边缘疯狂试探
来源:工人日报
据红星新闻报道,探店时下,虚假一些网络平台上探店主播数量激增、诚信逐渐职业化,和法在利好商家营销的治边同时,也为食客提供“眼见为实”的缘疯体验感。然而,狂试一些主播为赚快钱,探店逐渐选择在灰色地带游走。虚假有的诚信探店主播伙同商家“美化”产品、夸大其词,和法涉嫌虚假宣传;有些主播则以“帮推介”为由要求商家免单,治边甚至要收取推介费,缘疯否则就发“差评”视频;有的狂试上演“川剧变脸”,“给钱就是探店真地道,不给钱就是不推荐”……
实事求是的主播“探店”,一来能让食客借助“眼见为实”的视频推介来选择消费或“避坑”;二来相当于对商家的经营与服务进行着一种监督,从而倒逼商家更自律、更精进;三来能让主播及其平台收获流量,进而变现。
可见,“探店”本是多方共赢的好事。然而,一旦有主播借此揩油甚至敲竹杠,事情显然就变了味儿。对变味儿的“探店”,有的商家反感抵制,有的不主动迎合也不排斥,但更多的商家乐于此道,觉得吃小亏可以占到大便宜。而当主播与商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到头来受害最深的往往是消费者。更荒唐的是,一些主播只是“云探店”,素材或从网上扒来或由商家提供,一番东拼西凑剪辑后便一键成片,这种“假探店”对消费者的欺骗不言而喻。难怪有网友吐槽,“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实际上,商家与主播合作“探店”、制作宣传文字或视频等推广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探店”主播假装路人,假装“真实体验”,或在不实际体验、不使用商品的情况下,便发布与商家事先协定好的评价,显然偏离了诚信和秩序的轨道,甚至可能触犯相关法律。这种虚假消费、虚假宣传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理应被抵制。
市场经济,诚信和法治不可突破。在利益的驱使下,呼吁主播在承接商业性“探店”业务时秉持客观公正,如实反映消费体验;呼吁商家靠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拴住顾客的心,或许并不现实,但这确是主播、商家的长久生存之道。真把“探店”搞得毫无诚信、价值可言,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
- ·金科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4.36亿,正在引进战略投资
- ·俄罗斯副外长: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将产生严重后果
- ·“牙茅”通策医疗拟“掏空口袋”入主和仁科技 盘中大跌逾9%
- ·马鲁蒂铃木拟14亿美元在印度建厂生产电动汽车
- ·从“无声”到“有为”,江苏响水农商银行新书发布!
- ·2025年5.5G规模商用的想象力
- ·段永平校友再次捐赠1.7亿元支持浙大基础设施建设!
- ·上海一小区居民吃泡面居委吃瑞士卷?当地回应
- ·中通公布三季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超六成
- ·天津四区发通告,加强出租房屋防疫措施
- ·碧桂园等3家房企股票午后大涨:被监管机构选为示范房企拟发公司债
- ·民航局对东航发出熔断指令
-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数字贸易制度手册将于今年底正式发布
- ·中国信通院:3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0.5%
- ·地产加减薪:2021年有47位房企CEO降薪
- ·欧盟或大幅下调欧元区GDP预测 预计今年通胀将飙升至6.1%
-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发挥绿色交易所功能,积极服务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明日首班车起,北京这些公交、地铁查验健康码乘车
- ·阿拉丁:2021年“千金藤素”销售额为1万元 目前销量较往年相比未发生明显重大变化
- ·美媒:印度小麦出口禁令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G7外长会公报恶意抹黑中国 中方:言辞荒谬 不值一驳
- ·4月消费品零售有增有减:粮油、药品继续增长,汽车、餐饮收入下降
- ·北京银座和谐广场除餐饮外卖其他商户暂停营业
- ·集聚政策合力 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举措将出
- ·潜在交易金额超13亿美元 科伦药业与默沙东达成肿瘤药物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