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米渐行渐远,九号公司业绩增长乏力?
,小米光听名字你甚至猜不出它是渐行渐远绩增做什么的。但易烊千玺蹲在电动车或者平衡车旁的司业大红海报,可能很多人都见过。长乏作为一家生产两轮电动车、小米电动平衡车、渐行渐远绩增电动滑板车的司业公司,易烊千玺几乎已经成为九号公司的长乏一个标签。
小米则是小米九号公司的另一个标签。曾经,渐行渐远绩增九号公司的司业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小米集团;然而最近几年,九号公司从小米渠道获得的长乏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九号公司近日发布了三季报,小米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渐行渐远绩增同比增长5.97%;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4亿元,司业同比增长1.37%。
10月28日晚间,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2.28亿元,同比增长37.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76亿元,同比增长137.28%。
10月27日公告,前三季度营收为41亿元,同比增长20.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357.10%。
九号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只有小幅增长,相比于爱玛科技和新日股份逊色不少,这主要是因为来自小米集团的收入越来越少。
2020年10月,九号公司登陆科创板。当时的招股书显示,九号公司通过小米销售平衡车和滑板车(包括小米定制版产品),小米集团是九号公司最大的客户。2017年,九号公司与小米集团发生的关联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73.76%,可以说是当时是小米撑起了九号公司。
不过后续几年,九号公司从小米渠道获得的收入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至2021年分别降为57.31%、52.33%、45.91%、32.29%。到了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5.19%,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更是降低到了10.53%。
今年第三季度,九号公司的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同比下降了58.47%,上半年同比下降了59.18%,前三季度总的下降额超过14亿元。
此前的招股书提到,如果未来小米集团对公司采购金额显著下降,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等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现在,这一风险提示已经变为现实。
除了渠道收入缩减,小米也在减持九号公司的股份。上市之初,小米集团通过其控制的People Better持有九号公司9.82%股份。到了2022年9月底,People Better持股比例已降至6.06%。
作为九号公司的股东,小米线上平台销售的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都是九号公司的定制产品,但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却是雅迪品牌。
种种迹象表明,九号公司越来越远离小米。不过在海外,电动滑板车、全地形山地车依然有不错的销售。2021年,其海外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8.61%,到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提升58.81%。
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不利于良性发展,而且实际上,九号公司从小米渠道获得的收入利润并不高。2017年至2019年,九号公司对小米集团销售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22.46%、20.79%和15.11%,低于自有品牌产品的毛利率。
对九号公司而言,短期内业绩会受到影响,长期来看未必是一件坏事。九号公司现在正在扩大自主品牌的收入,特别是发展势头正盛的两轮电动车。
2020年初疫情出现后,大量人群出行方式从公共交通转移至私人出行工具,给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发展机会。同时,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自2019年4月开始实施,带来一批换车潮。
以行业龙头雅迪为例,2019年雅迪的营收为120亿元,到2021年已经达到了270亿元,增速惊人。
九号公司在疫情之后才正式销售电动车。2021年,九号公司两轮电动车销量为42万台。2022年前三季度,其两轮电动车销量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到了63万台,其中第三季度占了一半。不过与雅迪和爱玛相比仍有巨大差距,雅迪去年销量为1386万台,爱玛为835万台。
九号公司也在扩充线下销售渠道。2021年底,九号公司在中国区共有1700家专卖店,到了2022年6月底已增加至2400家。与雅迪和爱玛各自2万多家的门店相比,同样相去甚远。在线下门店,九号公司基本不售卖平衡车和滑板车,只售卖两轮电动车。
界面新闻近日探访了成都地区两家九号电动车门店,只有一家店铺有一辆电动滑板车在售。销售人员表示,由于政策限制,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无法上路,只能在封闭区域使用,实际在线下咨询购买的人很少,线下门店主要售卖两轮电动车。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动车行业中,九号公司试图走差异化路线,主打智能化。门店销售人员称,九号全系电动车都是智能车,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定位和手机解锁,定价上比雅迪和爱玛稍高。
在广告营销方面,九号公司也不惜成本,代言人易烊千玺的海报随处可见。九号公司营收只有爱玛的六成,但是销售费用却超过爱玛。2021年爱玛科技的销售费用为5.5亿元,九号公司为5.92亿元。
按照目前的趋势,九号电动车今年的销量可能会接近或超过100万辆,刚好是此前的产能极限。今年1月份,其两轮电动车二期工厂开建,今年底将投用,届时产能将提升至200万辆,可以支撑其销量进一步增加。
不过疫情和新国标带来的购车和换车潮,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行业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多长的时间,会影响业内所有公司的业绩走向。
- ·多家银行官宣:放弃赎回!什么情况?
- ·报告:节假日过半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低于1小时
- ·载入史册的画面!6位中国航天员会师太空
- ·美媒:拜登结束度假后,特勤局租用的车辆全部起火、有些焚毁严重
- ·越南股市亚洲最惨!大批越南散户“倒下”之际 外资却打算抄底?
- ·房产销售经理骗取老年人办证费
- ·光大期货:11月30日能源化工日报
- ·突然停运!关闭7家门店!知名影城申请破产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雪佛龙拟12月接收委内瑞拉石油 但不付现金做法令委方兴致缺失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建造“最后一棒”开跑
- ·华宝新能孙中伟:打造便携储能高端品牌
- ·俄外长:俄中关系达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关系不会针对任何人
- ·华为Watch Buds12月2日发 手表内藏无线耳机
- ·中国职业教育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2.6亿元同比增加81.09%
- ·人民银行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6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