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仲音: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 2022年11月15日 第 03 版)
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动态清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人民日报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仲音总方针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各地采取一系列切实举措,坚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移落实“四早”要求,贯彻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动态清零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人民日报
11月10日,仲音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坚定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不移二十条措施,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贯彻11日,动态清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人民日报二十条措施。这样的仲音总方针调整和优化,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三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与病毒赛跑,方向正确、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的主动权。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我们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积极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从病毒自身来看,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其他变异株,且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越是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只有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必须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落细落实。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切实落实“四早”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准确分析疫情风险,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规范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和人员,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也有信心有实力落实好“动态清零”总方针,直至抗击疫情取得最后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决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早日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 ·韩国:截至11月20日累计贸易逆差近400亿美元,为历年最高纪录
- ·继南宁后多地银行延长房贷年龄,但最高年限80岁并非市场主流
- ·日本央行行长新人选出炉!他是谁?会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吗?
- ·如何理解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农村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目标一致、过程统一
- ·上海有消费者通马桶被收5000元?最惨的付了1.9万元!“避坑”指南来了
- ·高盛Q4大举抄底芯片股!增持英伟达、台积电
- ·俄罗斯祭出反击制裁三部曲 油价的春天要来了?
- ·爱马仕包运输中被烧毁?顺丰:接受协商方案才能提供事故证明
- ·四川成都市:围绕重点环节 畅通物资供应
-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 ·电影票价岂能成为“糊涂价”
- ·标普500指数2月6日-10日下跌1.11% 覆盖的11个行业板块有10个行业板块下跌
- ·央行、银保监会: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 各类房企一视同仁
- ·阳光纸业2月13日耗资约180万港元回购84.4万股
- ·国产大飞机、国产新能源汽车、社区医疗……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回应这些热点
- ·美国零售销售增幅创近两年来最大 或增强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