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能源危机加剧短期风险 全球碳减排曲折前行 正文
时间:2025-07-08 04:03:1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今年年初至今,能源危机席卷欧洲,能源供应与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在此背景下,市场已经意识到当下可再生能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欧洲多国都放慢了能源绿色转型的脚步,并且在一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今年年初至今,危机能源危机席卷欧洲,加剧能源供应与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短期在此背景下,风险市场已经意识到当下可再生能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全球欧洲多国都放慢了能源绿色转型的碳减脚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以及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排曲使用,全球碳减排进程也因此面临着更多的折前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能源转型在“逆风”中前行
研究院分析认为,危机能源转型既需要充足的加剧传统能源以及核电能源等为过渡阶段提供供给保障,也需要逐步建立稳定的短期可再生能源供应能力,两项工作都需要较大的风险资源投入。在能源绿色转型的全球过程中,全球对于传统能源需求可能不降反升,碳减在前期有效投资不足的排曲情况下,能源价格可能在较长时间里保持高位,各国对于能源价格的预期需有所调高,相关的能源政策制定和应对措施也需随之调整。
“短期而言,各国会把能源安全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德国重新启用煤电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另外,能源危机导致多国通货膨胀上升,财政状况恶化,为国家财政支持低碳转型投资带来压力。例如,英国的碳捕集与封存(CCS)有关企业在研究英国财政紧张下,国家应该优先支持哪个CCS项目。因此,短期影响是负面的,将对实现《巴黎协定》倡议的1.5摄氏度控温的理想目标带来更大的挑战。”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长聘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长期而言,我相信各国会加大投入本土化的能源供应转型,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和外购电力的依赖,有利于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应用、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化石能源丰富的国家积极部署CCS等技术。”
国际能源署(IEA)在一份报告中表示,2022年,石油需求的增长将超过其他任何化石燃料,与石油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约1.8亿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部门推动的,由于国际航空旅行的增加,航空预计将贡献约四分之三因石油使用而增加的排放。然而,航空部门的排放仅为疫情发生前水平的80%左右。
尽管当前的能源危机已经引发了市场对于全球碳减排进程放缓的担忧,但总体而言,在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下,全球碳排放的增长并不显著。IEA提出,根据世界各地的最新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2年增加近3亿吨,达到338亿吨,远远低于2021年近20亿吨的增幅。今年的碳排放增长由发电和航空部门推动,如果不是世界各地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发展,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幅将会更大。
“光伏和风能引领着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长,将超过700太瓦时(TWh)。如果没有这一增长,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6亿吨以上。”与此同时,IEA强调,2022年,尽管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能源,但随着一些国家为应对天然气价格飙升而恢复使用煤炭,煤炭发电的增长预计将排在第二位。
能源转型需持续推进
从宏观层面上看,推动全球碳减排需要各国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制定规则,并采取切实的行动推动能源、交通以及建筑等多方面的绿色转型。而从微观层面看,各个企业则成为推动全球碳减排的重要角色和关键力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2022年度CO2 AI碳排放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企业如今已意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但他们在测量及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依旧过于缓慢。究其根源,测量方法仍然是一大制约因素。报告发现,尽管各行业和地区在过去一年中有所进步,但碳减排整体进度依旧缓慢。2022年,仅有10%的企业全面测量了排放量,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9%。
根据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一用于核算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量。范围二用于核算企业外购电力、蒸汽、供热或制冷的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范围三包含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企业实现全面、准确、经常性的碳排查计算。我们的经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确定最佳方案、跟踪结果和优化运营,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减少40%的碳排放。”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中国区联席负责人陈庆麟表示。
梁希表示,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价格。随着国际和国内碳排放约束越来越强,预计未来碳价格会逐步走高。在目前国内碳价格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节能、风电、光伏等减排成本较低的技术会首先受惠。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11月23日斥资7920.48万港元回购2253.4万股2025-07-08 04:02
港龙中国地产:去年净利润11亿元,今年须偿还借款27亿元2025-07-08 04:01
银保监会回应市场关切:支持保险公司增加资本市场投资2025-07-08 03:59
14个部门多举措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互联网平台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2025-07-08 03:33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2025-07-08 03:24
美国威胁制裁俄罗斯化肥,全球化肥价格上涨推高种粮成本2025-07-08 03:20
何小鹏:无人驾驶一定会在未来十年里走进我们的生活2025-07-08 02:16
在线旅游三巨头去年业绩回暖 行业版图重构企业间差距拉开2025-07-08 01:41
突然一字跌停,供销社第一牛股紧急提示五大风险!融资资金加仓方向曝光,连续“买买买”这些股(附名单)2025-07-08 01:39
獐子岛易主!大连盐化集团以3.43亿拍得獐子岛1.1亿股份2025-07-08 01:22
期货大咖聊大宗:技术面、基本面两相共振 PTA或将开启新一轮下跌2025-07-08 03:43
朝鲜宣布试射洲际弹道导弹2025-07-08 02:54
《新闻联播》披露,重要座谈会透露了最新信号2025-07-08 02:36
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 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2025-07-08 02:09
快讯:通信服务概念股震荡走强 中国联通涨停2025-07-08 01:5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今年有望对重卡换电标准进行修订 换电重卡销量将达到2-3万台2025-07-08 01:52
蔚来汽车:2021年营收361亿元,净亏损40亿元2025-07-08 01:43
美联储理事沃勒:区块链完全被高估 美国不需要央行数字货币2025-07-08 01:38
中字头股票持续飙升,中铝国际直线暴涨27%2025-07-08 01:33
陈清泰:电动化只是汽车革命的序幕,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2025-07-08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