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培育上市公司不能拔苗助长
来源:经济日报
近一段时间,经济金观多地提出了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目标数量,日报并明确了补贴标准。平培比如,育上有的市公司地方提出对在国内上市或挂牌的本市企业给予2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有的苗助地方甚至明确对科创板首发上市企业分阶段给予总额不超过1500万元补助,力度不可谓不大。经济金观
上市公司是日报地方经济的领头羊,其数量也是平培反映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加速培育上市公司,育上尤其是市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创公司,是苗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金观重要举措。财政补助作为一种调控手段,日报可被政府用来实现多种政策目标,平培能充分体现政府整体战略规划意图,且中间流程少,作用明显。但如果一味比拼高额补贴支持企业上市,搞数量指标考核,甚至拔苗助长,那就要辩证分析了。
首先,企业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尤其是科创企业,不是砸钱就能速成的。反过来,不上市的企业同样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对于扎实发展的企业来说,政府补贴除了能够降低上市成本,其他方面意义并不大。而对于那些投机企业来说,巨额补贴反而鼓励了他们去赚“快钱”,有的甚至会为了拿到高额补贴,不惜铤而走险搞财技“吹气球”,搞上市变现。因此,地方政府培育上市公司初衷虽好,一旦急于求成,甚至搞硬考核,就有可能弊大于利。
其次,政府补助政策作为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经济效率提升确实具有正向意义。但是,政府的“有为之手”既不要缺位,也不能越位,要用对劲、用巧劲。培育上市公司,要发挥政府作用,但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地方政府应更多在产业导向、产业布局、产业集成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保障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各种要素需求,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才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治本之策。在资本市场的“赛马”中,有的企业已沦为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如果地方政府还给这些企业高额补贴,不但浪费了纳税人的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此外,在全面注册制下,地方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心态要更加平和。全面注册制下,发行上市不再“神秘”,全过程各环节向社会公开,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上市关键靠企业质量,企业的上市预期也更明确。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恰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起点。那些“多一家公司上市就是政绩,多一家公司退市则脸上无光”的认识是片面的。上市公司群体壮大的确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但即使在全面注册制下,能被市场选择上市的企业也只是少数佼佼者。
培育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持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发展并重,鞭策和支持其专注主业,追求卓越。企业发展壮大了,挂牌或者上市自然就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 ·世界杯爆冷门,中国足球投资爆“冷”
- ·利华控股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 净利4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901%
- ·体育场地设施“一场难求”怎么办?国家发改委回应
- ·北京今年计划整治提升354条背街小巷 零散地块将建小微绿地
- ·蓄势待发!建设银行获准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
-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提议扩大需用卢布结算的俄出口货物清单
- ·巡察过后被点名!广州银行深陷7亿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 ·教育部: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
- ·旅企暑期报告出炉 旅游市场需求稳步修复
- ·拜登见普京?白宫又放风,提出“不是前提条件”的条件
- ·2022年印度小麦产量或达到创纪录的1.12亿吨
- ·俄决定大幅减少在基辅等方向军事活动,五角大楼鼓噪:这是一次“重新部署”,而非“撤军”
- ·解析六大行半年报:贷款增量创新高 资产质量总体向好
- ·钱坤投资: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新一轮中期反弹行情值得期待
- ·美国最大存储芯片巨头:俄乌战争短期不影响生产 但会拉高成本
-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年报致辞:加强信贷管理,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