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困境加剧!利率滞后效应阻挡,停止加息时间成迷?
金十数据
由于利率效应滞后性的美联迷影响,以美联储为首的储困全球一众央行在何时止步上面临更棘手问题。
世界各国央行面临着紧张的境加剧利间成等待。
今年以来,率滞各国央行已经以几十年来最快的后效速度提高了利率。但这些加息伴随着经济学家所称的应阻“长期而多变”的滞后效应,因此央行可能在数年内都不知道它们收紧的挡停力度是过大还是不够。
为什么会存在滞后效应?止加
利率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步骤传导到通货膨胀。
由央行管理的美联迷短期贷款利率控制着经济中的其他借贷成本,包括家庭和企业的储困存贷款利率。由于贷款合同需要时间改变,境加剧利间成短期贷款利率的率滞变动具有延迟性。
借贷成本上升和资产价格下跌阻碍了家庭和企业的后效借贷和投资,从而打击了销售领域,应阻削弱了企业提高定价和工人争取加薪的挡停能力。但取消项目或裁员需要时间。一些消费者会坚持购买计划已久的物品,如新车等。企业可能暂时不会裁员,直到他们确信前景已经发生改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月表示,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约一年后达到峰值,对通胀的影响在三到四年后达到峰值。IMF本月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写道,当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在1979年夏天上任并迅速将利率提高到20%左右时,几乎立即带来了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率花了大约三年时间才降至可控水平。
2013年,捷克央行的托马斯·哈夫拉内克(Tomas Havranek)和马雷克·鲁斯纳克(Marek Rusnak)对数十份早期论文进行了回顾,得出结论称,对于发达经济体,利率变动对通胀的最大影响需要两到四年时间来显现。而英国央行詹姆斯·克洛伊(James Cloyne)和德国央行帕特里克(Patrick Hürtgen)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政策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出就会减少0.6%,两到三年后通胀最多会减少1个百分点。
这一切都表明,人们仍能感受到新冠大流行开始时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迄今为止的加息几乎未能冷却通胀或增长。
根据亚特兰大联储的预测模型,美国经济在上半年略有萎缩后,在截至9月份的第三季度里可能以3%左右的年率增长。摩根大通表示,尽管欧洲能源成本飙升,但区经济可能也会增长。
大西洋两岸的失业率都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摩根大通称,美国和全球的潜在通胀率目前在6%左右。美联储会议纪要,美联储9月政策会议的多数与会者表示,相当大一部分的经济活动尚未对加息表现出很大反应。
滞后效应的政策风险
滞后性造成了央行可能会过早放松货币政策的风险。这是因为人们在通胀回归至目标水平的几个月或几年前就开始失业了,政策制定者往往会面临提前降息的压力。
尽管目前没有一家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率先降息,但一些国家已转向小幅加息:澳大利亚本月的加息幅度小于预期,为25个基点,此前连续4次加息50个基点。美联储10月4日会议的会议纪要显示,“鉴于现金利率在短时间内大幅上调,而加息的全面效果还在后头”,小幅加息“是合理的”。
卡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艾伦·雷诺兹(Alan Reynolds)指出,即便是最终抑制了1970年代高通胀的沃尔克,在经济衰退期间也大幅降息,包括在1980年降息超过10个百分点。
前美联储官员、现任布兰迪斯国际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史蒂芬·切凯蒂(Stephen Cecchetti)表示,
“最后经济逐步陷入衰退,目前最大的风险是各国央行可能无法坚持自己的决心……”
IMF本月警告称,央行过早逆转政策只会带来加息所致的痛苦,而不会传递低通胀带来的好处。
但滞后效应也会带来相反的风险:央行可能会在太长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过高水平,超过经济产出已足够疲弱、通胀预期已在下降的水平。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指出,事实上,这种滞后性给央行带来了一个棘手问题:在基本通胀和工资通胀仍在上升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停止加息。但布兰查德10月21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果人们得出央行没有致力于抗击通胀的结论,这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信誉——尤其是在他们一开始加息就行动迟缓的情况下。如果央行反而继续加息以维护其信誉,那么可能会出现比必要程度更严重的衰退。
“这就是美联储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他表示。
滞后效应的可变性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时间通常很长,但同时也是可变的,这意味着这一次的政策滞后可能比平时短。
例如,央行比沃尔克时代更早地提前通知自己的行动。由于这种前瞻性指引影响,今年资产价格下跌、市场利率上升的时间远早于政策利率,从而缩短了政策滞后时间。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本月表示,2022年初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和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比19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更快。布拉德表示,
“这就好像我们几乎不需费吹灰之力,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情。”
“认为有理由认为(滞后效应)比过去短得多,我们可能在2022年已感受到很多影响。”
较短的政策滞后可能意味着明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开始大幅下降,这意味着明年再加息将会存在行动过度的风险。
对于央行来说,开始实行加息是困难的,而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可能会更加棘手。
- ·本周新发基金28只:涉及南方、汇添富、中欧等24家基金公司pk 樊勇、桑磊、曹璐迪、章椹元等竞技
- ·快讯:沪指站上3200点创指涨超2% 锂电板块涨幅居前
- ·中钢集团旗下耐火材料生产商上市
- ·北京7万新能源指标入市,车企开启新一轮争夺 “只要有指标的消费者进店,都会赠送礼品”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 ·智能手机大退潮,它失落的权杖将被谁拾起?
- ·付了一个多亿,才知土地不允许被转让,临沂展恒置业:我们被骗了
- ·上海新天地、陆家嘴、前滩等商圈开放外摆位和限流堂食
- ·黄金期货价格周二收跌0.8% 连续第三日下滑
- ·三星芯片高层大洗牌:改进3nm芯片良率赶超台积电
- ·【第二届中国碳公司评选】利亚德:“双碳”战略大背景下 公司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供应链管理
- ·供需失衡猴价7年涨18倍,CXO龙头“囤猴”大赛开启
- ·腾讯控股11月22日斥资约3.51亿港元回购126万股
-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之路
- ·新时代证券已更名为诚通证券,恢复正常经营,高管人员发生变动
- ·媒体评论:税收红利不单是为市场主体“救命输血”
-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投资机构伴生科技创新 我国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有四大优势
- ·睿联技术IPO:抽逃出资往事欲盖弥彰 突击分红后再募资11亿元“补流+盖楼”
- ·快讯:科创50指数涨超2% 科创板次新股再度走强
- ·塔吉特盘前跌近8% 再度带崩零售板块
- ·深交所总经理:今年已有24家公司强制退市,一批问题企业集中出清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关于“假阳性”、检测机构收费、检测结果造假等问题的说明和提醒
- ·每日优鲜,走向终局?
- ·李书福对标马斯克造车放星欲续写传奇 吉利汽车净利三连降押宝蓝色行动
- ·能源危机“火烧眉毛”,欧洲各国日子不好过……
- ·从“孤帆远航”到“百舸争流”,国产创新药“出海”哪种方式更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