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绿色转型在根本上要换技术 实际上是技术的系统性替代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5月14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锦绿际上技术要用长期的色转术实观点来看一些短期问题。当前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时,型根看短期的本上多、看长期的换技少,特别是统性替代不太把短期问题放在长期背景下看。
刘世锦举例,刘世一谈及经济政策,锦绿际上技术货币财政政策讲得多,色转术实有时赋予了货币财政政策不能承担的型根任务。短期的本上货币财政政策很重要,在研究它们应该做什么的换技同时,也要明确它们不能做什么。统性替代短期的刘世货币财政政策主要是保持经济短期的平衡和稳定。刘世锦呼吁,更多地关注一些长期问题,关注真正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如何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转化为全球创新和增长的动能?刘世锦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少有的能达成共识的领域。从中国的经验看,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反应方式。
一是防御性的反应,主要是传统能源或高碳行业感到有压力,考虑在将来转型重组甚至退出,但当短期内供给安全存在问题时,这些行业感到自身仍然“有份量”,退出可能是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二是适应性的反应,典型的是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三是进取性的反应,推动创新特别是绿色技术创新,用低碳、零碳的新能源、新技术,取代传统的、高碳的生产方式,这才是治本之策。在全球范围内,也应把重心转向这个方面。
刘世锦表示,绿色转型在根本上要换技术,实际上是技术的系统性替代,用低碳、零碳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最初会面临很大压力。在面临压力之初可能想回避,但最终会发现无法回避,进而给创新提供重要诱因。从人类历史上看,很多进步也是因为遇到危机,最后逼出了变革,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创新也是这样的关系。
“一旦创新出现并且形成势头,人们会发现,这些绿色创新除了能够实现减碳之外,还产生了更多的附加好处或福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造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超出原来的预期。”刘世锦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具有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特点,推出新能源汽车最初是为了减碳,但最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也极大地超出预期。
刘世锦表示,这种创新能极大地降低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绿色产品在初期价格偏高,有绿色溢价。但随着创新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一些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光伏发电。在过去十年多的时间里,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0%-90%,现在已经等于或低于燃煤发电的成本,而且业内人士认为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刘世锦表示,绿色技术要开放,开放后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会更加活跃。
(责任编辑:探索)
- A股突破5000家,整合类重组: 并购逻辑嬗变悄然“强链”“补链”
- 自己淘汰自己 老国企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霸榜”全球十六年
- RCEP红利持续释放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猛增
- 电池专利再燃战火!中创新航又被宁德时代告了,累计索赔6.5亿
- 英国防部赠在英受训乌新兵印\
- 佩洛西亚洲玩火,背后有哪些个人私利
- 环旭电子上半年扣非净利倍增至10.95亿 汽车电子发力营收增长79.63%
- 小米MIX FOLD 2曝光:有史以来最大屏
- IPO数量创近一年来新高 日股年底迎来上市热潮
- 专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明星:中小企业要借专精特新融入大企业供应链
- 百威啤酒销量下跌靠提价保业绩 华润等啤酒巨头纷纷宣布涨价
- 纳爱斯何丽明:摆脱“拜金主义”,选择“拜技主义”
- 雷军这波厚道吗?MIUI 14首批升级名单曝光 包括小米11
- 零跑汽车因周鸿祎“以名取人”未获融资 上半年销量大增265%领跑造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