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风遇上港潮
经济日报
当国风遇上港潮,当国会是风遇一番怎样的景象?在北京,京港青年舞团上演融合京剧身法的上港街舞;在广州,香港青年歌手联袂内地国风民乐团演绎快闪歌舞剧;在上海,当国传统书法与香港涂鸦艺术互融。风遇近日,上港香港旅游发展局启动了全国“国风港潮”主题系列快闪活动。当国继首站于北京上演后,风遇活动在广州、上港上海和成都陆续举行,当国期望通过当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风遇快闪形式,展现香港多元包容的上港文化基因和城市特质,搭建沟通桥梁,当国拉近情感连接,风遇共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上港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香港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也为香港发挥自身文化魅力提供了契机。香港既是一座开埠既久“洋气”十足的城市,也是一座传统文化韵味悠长的城市。香港中环的摩天大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港岛中环的另一面则是香港原住民聚集的区域——香港仔,这里的公交站牌上写着天桥、洛阳街、成都道、西安街等地名,承载着香港同胞的家国情怀。回归祖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时间,香港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增强,目前已有480个非遗项目。自2011年起,香港举行了多场“根与魂”非遗展演活动,让市民了解内地非遗项目。今年7月份举办的香港书展主题就是“历史文化 城市书写”,展现香港与内地同文同源的文化圈。
增强传统文化底色也是香港建设中外文艺交流中心的需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国风越浓,香港建设中外文艺交流中心的底气就越足。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文化项目平均年交流量达750项、1万人次。近10年来,香港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截至目前,香港已与20个国家在文化合作方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广文化活动,合作范围包括人员交流、教育、培训、研究等。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也和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签订合作备忘录。东西方文化在香港汇聚和交流,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从经济层面看,香港实行低税率和简单税制,不向艺术品征收关税、增值税或遗产税,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健全,且能为收藏家提供全面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有利于香港发展成为全球主要艺术品交易中心。
拥抱传统文化,发展文创产业,还带给香港丰厚的红利。香港每年有近2000名修读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将目光放宽到大湾区乃至内地更多城市,就会发现更广阔的舞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为香港的青年文创人员指明了方向。
总之,香港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风格的文明对话的底气和能力,归根到底源于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绝对不是机械移植的“舶来品”,而是立足于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的融合创新。
- ·邦达亚洲:多重利好因素支撑 美元指数刷新6日高位
- ·中外研究者: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已知35例感染
- ·三亚通报:全域静态管理期间实施“欠费不停供”
- ·人民币面对不确定性保持定力
- ·浙江完善惠民保:争取两年实现省级统筹 推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 ·商用车自动驾驶 商业化落地箭在弦上
- ·共谋发展,“影响力指数·2022年度地产风尚企业表现”盛大发布!
- ·上海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将持续优化疫情防控“五项机制”
- ·隐形!变身!寄生!手机里的流氓软件藏得有多深?
- ·男子下班用微信处理工作,突发疾病身亡!妻子告上法庭
- ·又一款“假保险”遭叫停!保费飙涨数十倍引监管关注,财险公司为了规模竟然这么拼
- ·北京8月7日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为隔离观察人员
- ·遇难者升至38人,“半边天都成红的了”!应急管理部部长急赴处置
-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
- ·美参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多家美媒形容拜登及民主党获“重大胜利”
- ·中物联蔡进:中国人均美妆花费为美国、欧洲、韩国的1/4,市场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