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官宣: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什么情况?
“买了一年期的退场理财产品,才三个月就提前终止了。银行”北京市的官宣张女士说道,今年以来,部分她已经遇到了两次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理财情况,钱回到自己的产品账户时发现,竟然损失了不少利息。提前
在步入“净值化元年”后,什情近期,退场市场再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银行现象。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官宣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大行、理财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均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产品累计数量达到近40只。提前
业内专家认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少数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未来,如何提升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资产投资能力,减少产品净值波动,将成为银行理财的主攻方向。
年内近40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经审慎评估本理财产品目前投资情况,管理人认为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于保护产品持有人的权益。”
7月22日,信银理财发布了“智慧象固收增强 FOF 一年定开 11 号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公告。公告表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本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本理财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自今年7月份以来,信银理财已经提前终止了4只固收类理财产品。在此之前,信银理财已有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9号、12号理财产品以及固盈象固收稳健半年定开1号产品均在第一个封闭期结束后提前终止运行。
信银理财并非今年以来首家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公告的机构,部分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也同样面临相似的境遇。
7月18日,农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新资金专享)计划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终止。据悉,该产品尚未达到第一次定期开放日。
针对该理财产品的后续安排,农银理财表示,将按照产品说明书约定,在产品提前终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将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如有)划转至投资者原账户。
与此同时,近两个月以来,盛京银行“添益系列”理财产品一年半定开13期、14期及15期,9个月定开48期、49期及51期也宣布提前终止。根据盛京银行官网发布的公告,《金融时报》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该行“添益系列理财产品”共有15只产品提前终止。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3家银行外,中原银行在6月和7月先后提前终止了16只理财产品。同时,还有、渝农商理财及日照银行等机构也出现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累计终止的理财产品数量已达到近40只。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近期被提前终止的产品大多来自固定收益类阵营。
对此,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认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影响下,部分产品收益偏离基准业绩,达不到投资者预期,“同时,这也和目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多,占据绝对市场主导地位等因素有关。”
产品提前终止或将成为行业趋势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多种原因,在一般情况下,通常与投资业绩不理想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投资者赎回率高以及新老产品交接运作等因素有关。
然而,在今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中,“业绩波动较大”以及“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是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主要原因。
“因预计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本产品净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为更好地提供产品服务,保障投资者权益,计划提前终止该产品。”对于“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新资金专享)的提前终止行为,农银理财解释道。
日照银行在黄海万利宝(20180104期)双季聚财半年定期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中表示,为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根据本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行计划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提前终止运作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为R2以及R3级,对应的客户大多为稳健型的理财投资者,更加看重产品的稳定性。
“近期出现的少数产品提前终止更多是因为产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产品受市场影响,净值波动加大,少数业绩欠佳的产品因赎回等因素导致产品规模收缩,可能引发机构提前终止少数产品的运行。”周茂华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的情况早在前几年已有发生。
根据普益标准2020年发布的报告,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终止。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较2018年大幅增加。
“机构调整相关产品运营属于正常商业操作。”周茂华表示。
未来,产品提前终止是否会成为行业趋势?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表示,产品的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将会灵活调整投资资金,影响产品管理规模,综合考虑客户诉求、经营成本和投资收益等方面,“随着净值化转型的逐步推进,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
来源:金融时报
- ·午评:指数集体拉升沪指涨0.7% 物流板块表现活跃
- ·充斥黄暴内容,儿童智能产品为何乱象丛生?
- ·因需求增加和供应链限制 加拿大感冒药出现短缺
- ·纽约发布90秒视频介绍躲避核袭击方法 美网友疑惑
- ·南下资金大举涌入 港股基金最高涨4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
- ·现代计划在韩国建造其首家电动汽车专用工厂
- ·比亚迪证券事务部:现在看到的数据是,巴菲特持股目前没有变动
-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 ·刘畊宏谈“流量变现”:有7000万粉丝不能草率
- ·今年5G手机或出货7.1亿台!但中国市场或下跌超18%
- ·999元起售?荣耀平板8参数曝光:搭载高通骁龙680
- ·“双十一”商机 | 2022十一月商业地产零售业态发展报告
- ·最新!警方回应“母女被雨衣男拖拽”
- ·国家公路网规划出炉: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 ·英特尔i9-13900K现身Geekbench:24核32线程,最高5.5GHz
- ·高盛:一旦美联储政策明朗,美元将见顶,2023年看好韩元看空印度卢比
- ·汇源果汁生死悬疑:朱新礼家族甩手而去 文盛资产成为新主人
- ·上海黄浦:7月12日、14日晚开展两次全员核酸筛查
- ·突发!比亚迪股价重挫,巴菲特动手减持?最新回应来了!宁王也遭外资套现!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唱空股市
-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 ·需求回升政策发力 6月信贷、社融放量上涨
- ·中信证券:锂价拐点或在2023年到来 价格或高位回落
- ·福建霞浦一女子被立案调查:连续两日未按规定参加核酸检测,第三日确诊
- ·通胀失控,经济挣扎!英镑8月创脱欧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 ·身陷破产危机,加密货币借债平台Celsius再偿还1.13亿美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