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公司“扩员”名单曝光!多公司员工数量增超50%,这些头部公司均在列……
炒股就看,扩员权威,锂电专业,司名数量及时,单曝全面,光多公司公司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员工
本刊编辑部 | 齐永超
5月30日,增超锂电池个股强势上涨,头部值得一提的均列是,自5月以来,扩员锂电池板块即开启止跌反弹,锂电其中,司名数量、单曝、光多公司公司等多家锂电池公司月内股价反弹均超过30%。员工市场持续对锂电池板块给与关注,与锂电池产业尚处于扩张期的高景气度不无关联。
《红周刊》注意到,在去年多数行业大规模裁员之际,锂电池产业链却在逆势扩张。据统计2021年年报显示,锂电池厂商普遍扩大员工规模,多家企业员工总数增长5成以上。
有锂电池厂商向《红周刊》表示,扩招员工是为了把握市场机遇,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据了解,去年受益新能源车销量显著增长,锂电产业链景气度较高,但行业利润分布却不均匀,真正收获最大利润的是锂电材料类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员工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锂电池企业人均创利出现一定下滑。
锂电池产业链公司员工数量大增
17家公司扩员在50%及以上
《红周刊》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A股市场4807家可统计的上市公司中,有1716家公司员工数量出现下滑,占比约为35%。从申万28个大类行业来看,多数行业的公司出现了员工数量大比例下滑。如房地产、休闲服务、钢铁、商业贸易、采掘等行业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占比均超过50%。在128家房地产个股中,75家员工数量下滑;在39家休闲服务个股中,23家员工数量下降。此外,纺织服装、通信、建筑装饰、农林牧渔、汽车等行业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占比均超过40%。
对比来看,据《红周刊》统计的88家锂电池产业链(含锂电池、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等)个股来看,员工数量下滑的公司家数仅13家,占比为15%(见图1);员工数量增加的有75家,占比为85%,扩员公司的数量和占比远高于其他行业。
图1 主要行业2021年员工数量下滑公司占比
进一步来看,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员工数量增幅整体较高。如75家锂电池产业链中,17家增幅达到或超过50%,如,2021年员工数量为83601人,较2020年的33078人增加50523人,增幅为153%。同样处于电池制造行业的,2021年员工数量为14826人,较2020年的9669人增加5157人,增幅53%。另有24家公司员工数量增幅在20%~50%,如国轩高科、,分别同比增加46%、42%。
员工数量增加显著的锂电企业分布在电池制造、锂矿、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如电池制造端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锂矿中的、赣锋锂业,锂电材料里的、、,锂电设备中的、、等(见表1)。
表1 锂电池产业链扩员幅度居前公司
“扩招”为抢市场
多家企业有扩产计划
员工人数扩充意味着企业处于业务扩张阶段,《红周刊》注意到,锂电池企业普遍扩充产能。有锂电池企业表示,“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和扩大产能规模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做的事。”
如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中伟股份,公司2021年员工人数同比增加了139%。从中伟股份的员工构成来看,增加的员工多集中在生产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7127人的员工构成中,生产端人数为5109人,占比为71%,技术端563人,占比8%。公司表示,去年西部基地产能扩建完成、南部基地新车间落地建成,此外,印尼基地开始启动建设工作。
另外,如员工人数增幅同样较高的德方纳米,公司主营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公司2021年末的员工人数为3848人,较2020年末1718人增加了124%。从其员工构成来看,增加的员工同样多集中在生产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3848人的员工构成中,生产端人数为2276人,占比为60%。
德方纳米也同样有大手笔扩充产能的动作。公司日前表示,拟投资约75亿元建设“年产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红周刊》注意到,除了“33万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公司在建及拟建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还包括德方亿纬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宜宾德方时代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曲靖德方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这些产能总计达62万吨。
其他锂电池领域企业也在扩充产能。如电池制造宁德时代、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企业、锂矿企业华友钴业与赣锋锂业、锂电负极材料企业等员工数量增幅较高的企业均有扩产动作(见表2)。
表2 员工人数增加企业与其扩产项目(部分)
扩员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新问题
在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红周刊》注意到,这为企业带来了用工成本大幅增加的难题。同时,一些企业的人均创利也在下降。
随着大幅扩员,锂电池企业应付薪酬也出现了显著的增加。《红周刊》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多家锂电池企业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增幅翻倍,如德方纳米、、、、亿纬锂能等,德方纳米增幅超过了2倍,其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0.66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加235.85%。此外,、、华友钴业等公司的应付薪酬增幅也接近1倍,均超过90%(见表3)。
表3 锂电池企业2021年应付薪酬增幅(部分)
另外,《红周刊》注意到,一些企业的人工成本与当期业绩相比,比值较高。如星云股份、鹏辉能源、拓邦股份等应付职工薪酬与净利润的比值均超过30%。星云股份2021年应付职工薪酬为0.49亿元,当年实现归母净利为0.76亿元,两者的比值达到了64%(见表3)。
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因为人工成本增加导致公司当期业绩表现受到一定压制。另外,一些企业扩员幅度、人工成本开支与业绩增长“脱节”,导致人均创利下降。Wind数据统计显示,、国轩高科、拓邦股份、赢合科技、星云股份等锂电企业的2021年人均创利相较于2020年均有一定下滑。如国轩高科,2021年的人均创利为0.89万元,相较于2020年1.91万元下降53%。星云股份2021年的人均创利为4.08万元,相较于2020年4.6万元下降11%(见表4)。但与之相对,其他多数企业如先导智能、亿纬锂能、新宙邦、天赐材料、赣锋锂业等人均创利均录得增长。
表4 锂电池企业2021年人均创利情况(部分)
对于如何平衡用工成本增加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红周刊》以普通投资人身份致电了星云股份,对方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工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进行有规划的扩员。如果现在不去增加成本投入、进行扩员,就有可能错失很多市场机会。”但其同时表示,对于如何在用工成本和经营业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
“作为制造企业,本身更多需要依靠规模增长,而当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各种成本也会被摊薄。所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将会有所下降,规模效应带来的企业效益将会显著提升。”《红周刊》同样以普通投资人身份致电中科电气,其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 ·保险“金选服务”怎么选?年轻客群不再关注险企知名度,更看重产品性价比
- ·俄媒文章:俄阿关系面临“痛苦的演进”
- ·履职遭干扰? 监事会主席辞职 金力泰称“无端指责、捏造事实”
- ·为客户配送果蔬,券商销售团队出动!研究团队“宅家在线买菜指南”刷屏朋友圈
- ·北交所制度“组合拳”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
- ·化妆品原料“松绑”食品仍受限 NMN国内应用场景还不明朗
- ·拉夫罗夫:俄乌谈判迅速结束对美不利,美国希望俄乌敌对尽可能持续
- ·荷兰国际集团将停止向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提供资金
- ·中国证监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连夜搜救!
- ·沾边生殖领域 “接近”药品专利池 美诺华还有多少热点可以蹭
-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与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会谈
- ·经合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3.1%放缓至2.2%
- ·销售费用大增,良品铺子净利四年来首下滑:百亿门前考验“赚钱力”
- ·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召开会议,2022年重点工作涉及这些方面......
- ·告别内斗迎来华润,博雅生物开启血站大扩张
-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携手开创两地对口合作工作新局面!李强今天会见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一行
-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专家解读一 | 让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温暖人们的运动生活
- ·美农业部长威胁制裁俄罗斯化肥,俄媒:为打击俄,美准备饿死全世界
- ·但斌:祝福东方港湾18周岁生日快乐,下一个十八,我们继续携手奔赴,努力创造属于港湾人的荣光!
- ·雨枫:蔚来ET5要在一年之内打败宝马3系挑战很大
- ·复星国际2021年收入1612.9亿元 同比增长18%
- ·阿里巴巴将股票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
- ·总保费突破200亿元 众安保险去年首次实现承保盈利
- ·激动人心!史上最贵世界杯开幕,中东最壕金主狂砸16000亿!A股也来参赛?四大投资主线曝光(附日程表)
- ·楼市“小阳春”要落空!上周青岛新房、二手房成交“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