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22位 是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高速铁路、国全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球创“天问”探火星、数排上升上升“嫦娥”登月球、名年“神十三”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的快速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
记者从1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是国全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经费是球创2012年的3.4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数排上升上升是名年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党的持续十八大以来,从创新是快速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全从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球创核心位置,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数排上升上升战略支撑,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说。
十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整体实力大幅度上升,若干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科技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冬奥”200多项成果落地应用有力支撑了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
“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发展全面、特色突出、质量提升,成为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名副其实的第一动力。”李萌说。
李萌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取得了突破。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还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努力。”李萌说。(记者胡喆)
- ·世界杯踢进游戏机 球迷的热情能给游戏升温多少?
- ·9月社零总额增2.5% 消费后续怎么走?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2年10月24日)
- ·上海警方抓获一非法经营“外汇银行”团伙 涉案金额达2亿元
- ·保险资金如何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中保投资贾飙提了这些建议
- ·阳光房地产基金首季物业组合的租用率为93.2%
- ·国产手机角逐快充赛道,纪录又将刷新?
- ·因虚列费用 天安财险一支公司被罚30万元
- ·2022年9月2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德勤调查: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新低
-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减50%至60%:投资收益减少
- ·双11备战大幕拉开:快递费涨了又如何?晚上12点也得派件
- ·医疗App隐私泄露,更重要的是机制完善
- ·平安银行前三季度净赚366亿增逾25%,资产质量总体平稳
- ·油价真从年内峰值跌逾三成了吗?全世界大多数人根本感受不到……
- ·中金财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涛:认真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 ·北京金融法院丁宇翔:发挥金融的调节经济等功能应建立于实体经济生产之上
- ·美元或将明年见顶?高盛:即使美联储坚定“放鹰” 美元可能提早走弱
- ·日本集中对付海外基金?日元延续暴走模式,黄金一度涨破1670
- ·马斯克影响力正“变味”:首富越来越随性 白宫对其猜疑更深
- ·巴菲特卖了超600万股!相守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或已套现17亿港元,豪赚超30倍!
- ·三大股指跌超2%!茅台等白酒股领跌,机构:谨慎关注后续机会
- ·六千万应收账款沦为坏账,毛利率下滑8年,宁德时代上游厂商珠海赛纬“二进宫”
- ·行业风向标 | “内生+外延”双驱动 军工行业加速发展
- ·星星科技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
- ·液晶屏价格初步止跌企稳 面板上市公司称需求正在局部复苏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发布:19家险企参与共建,切入跨境交易痛难点
- ·光刻胶需求快速提升,这些概念股股价处于较低位(附股)
- ·液晶屏价格初步止跌企稳 面板上市公司称需求正在局部复苏
- ·英债开盘飙升,欧股上涨,欧洲天然气价格大跌10%
- ·海南: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
- ·传艺科技: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2GWh产能提升至4.5GWh
-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 ·20秒涨停,光刻胶概念爆发!芯片活跃消费调整,工业母机板块表现强势
- ·海南椰岛收到警示函:承诺未来5年投资50亿,账面现金却不足1亿
- ·恒指长达20个月的调整可能很快结束?中金:外资机构进一步减持动能可能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