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创新发展传统民族医药
传统民族医药吸取着一方水土的人民日报滋养,凝聚着人们贯穿于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刊文知识、发明和实践,创新传统要注重保护保存、发展创新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民族医药历史,传统民族医药通常源于少数民族的医药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具有显著的人民日报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刊文是创新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族医药具有较完备的发展理论体系、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现代医药已得到充分普及和发展的医药当下,传统民族医药仍在众多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人民日报作用,形成了与现代医药互为补充的刊文医药体系。
传统民族医药吸取着一方水土的创新传统滋养,凝聚着人们贯穿于传统生活方式中的知识、发明和实践,要注重保护保存、创新发展。以植物药为例,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群众对药用植物的习性非常熟悉,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植物防病治病。这些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得到尊重,并通过深入研究得到发扬。同时,人类健康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探索,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传统民族医药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帮助。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海量生物资源及知识,传统民族医药的知识和实践非常丰富。从传统民族医药中开发新药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制药工业发展的初期,许多药物的开发就源自传统民族药物。在传统民族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对天然药物进行有目的、系统地筛选以及进行化学与药理学的研究,对发现新的原型药物及生理性化合物非常重要。将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现在临床用药中有相当一部分仍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一般来说,开发新药需要进行“生物探矿式”的广筛,花费大量资源,且成功率极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草药资源普查和传统民族医药发掘工作,为开发新药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对传统民族医药资源开展系统、深入的调查、编目和评估工作,特别是对靠口传手授医药知识的民族,要进行抢救性的医药遗产调查和摸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和积极履约者,我国多年来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目前,随着生物栖息地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不少传统医药资源面临濒危。从实践来看,保护药源应坚持保护栖息地生态、发展人工种植并重。通过建立传统民族医药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可以为药材的生产提供一条规模化、规范化、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人工种植,应优先从原产地开始,让当地群众参与获益,让原种基因得以完整保存,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此外,在新药的开发中,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推进传统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民族医药知识的原产地和药用种源地的认证和注册。
裴盛基(作者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张帆整理)
- ·起底银行圈的“光大现象”,五大行四家行长皆出一门…
- ·再鼎医药涨超45% 旗下两款产品首次参与国家医保谈判
- ·收评:港股恒指涨1.25%站上21000点 科技、医疗、消费等爆发
- ·“金股”扎堆 券商力荐大消费赛道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2周二)
- ·证监会: 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 把好股票发行入口关
- ·财政部: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 ·机构:增强进攻性 高仓位迎战2023年
- ·中国银行马龙: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组织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 ·中粮势赢交易:甲醇强势突破 如期冲高
- ·东吴证券:维持蔚来-SW买入评级 12月交付数据符合预期
- ·普达特科技1月5日耗资约474.72万港元回购488.8万股
- ·31次!11月北交所公司获调研次数创新高,外资机构也在悄悄布局……
- ·小红书联合警方破获售卖抗原诈骗案,封禁超1万个违规售卖防疫药品账号
- ·小非农爆热!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增加23.5万人 远超预期
- ·“2022北京榜样”年榜人物揭晓